合肥晚报公告遗失登报中心

坚持运动让时光延续

    自从得了轻微脑梗,年逾八旬的李怀珍就开始了他的健身计划:每日一小时内步行5公里,平举7斤半的哑铃4000次,空中“脚踏车”2000次,双脚互拍2000次,双脚互搓2000次,这每日的“5公里”和“1万次”便是他的保健法宝。

  90岁上楼不扶把”是李怀珍给自己定下的小目标,“只要有人能做到,我就一定能做到。”李怀珍态度坚决。

  实现初中参军梦

  李怀珍是山东人,“老家在武城县西南的郝王庄乡东李古寺村”,父母务农,家庭虽不富裕,但也能靠勤恳种田糊口,勉强供李怀珍上学。

  1952年,李怀珍顺利完成小学学业,突出重围,考入恩城中学。

  “那时候有3000多人报考初中,但是学校一共只分四个班,取200名学生。”李怀珍便是那200人中的一员。

  初中毕业时,李怀珍第一次有了“参军”的机会:推荐前往铁道兵学院,他因患重感冒错失。

  1955年,17岁的李怀珍升入德州二中,并于1958年考入山东师范学院生物系。

  “当时家里条件不是特别好,正好师范生免费,能为家里省下一笔钱。”李怀珍在班内担任了两年的学习班长,虽是理科生却对哲学兴趣浓厚。

  “我认为历史唯物主义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及相关书籍,对我一生的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。”提及哲学,年逾八旬的李怀珍表现得格外兴奋。

  1962年,李怀珍毕业,因部队缺少干部,便从各高校招揽人才。

  “当时我们系总支副书记来找我谈话,问我愿不愿意去部队,我一想,初中已经错过一次机会了,都没跟父母商量,就直接申请前往北京军区了。”李怀珍抓住第二次机会,实现了初中时隐藏在内心的从军梦。

  参军之路“尝艰辛”

  “那时候的条件比较艰苦。”李怀珍回忆道,“我们每天都要行军。因为走路经常摩擦,那时候,经常是大腿内侧的布料先破。”

  1963年,李怀珍在担任见习排长时,以身作则,他自知身体素质偏弱,便加强体能训练,一年内,李怀珍的单双杠、投弹、武打技术等项目考核成绩全部达到良好以上水平。

  1965年后,李怀珍先后担任了连队副指导员,师青年炮团政治处主任。

  1979年,他被调往宣化炮兵学院,“跟前辈学习了很多管理知识,怎么组织学习,如何团结团队,怎样集中正确意见”,至今仍觉受益匪浅。

  1980年,李怀珍被招收为合肥炮兵技术学院宣传处副处长。1993年,55岁的李怀珍以正师级待遇,从政治部副主任职位上退休。

  耄耋老人爱好广

  “总结我的退休生活,非常丰富和快乐。”

  写书法,画花鸟,唱京剧、红歌,看书读报,支撑起了李怀珍的整个退休生活。

  在干休五所的退休老人活动室内,挂在墙上的“砥砺奋进”四字赫然出现在视野之中,这只是李怀珍的众多作品之一。

  “活到老学到老。”由于长期从事政治工作,学习已然成为李怀珍的习惯,“我每天读书看报至少两小时。”

  李怀珍的家里积着厚厚的一沓报纸,“报纸上,都有很多有用的知识。”

  每天早上7点半,李怀珍都会准时打开电视看中央四套,关注国际时政。

  虽已退伍,国家,仍是这位耄耋老人心中的第一位置。

  坚持每日“一万次”

  “我退休以后非常痴迷画画,因为画画忘记时间,经常12点之后才睡觉,运动也很少。”

  2008年,70岁的李怀珍突发脑梗,虽然已经基本康复,但是身体状态已经大不如前,手抖、记忆力下降,都是这一场大病留下的后遗症,“因为手抖,我现在已经画不了画了,只能写写书法。之前,还记得初中数学、物理定理,能给小外孙补习,现在学的东西过了两天就忘。”

 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一场大病让李怀珍意识到年龄虽不可逆转,路却可以越走越长。

  他给自己定下了硬性指标:每天必须在一小时内行走5公里路;每天平举7斤半的哑铃4000次,空中脚踏车2000次,双脚互拍2000次,双脚互搓2000次。

  每日5公里、1万次”坚持至今已有10年之久。

  坚持吃合理膳食

  几十年来,李怀珍将所看到的医疗养生保健方面的报纸,日积月累地整理出了一套属于他自己的健康食谱。

  早餐:1个红薯、土豆或玉米,搭配1个馒头和5个大枣,有时喝1碗黑芝麻糊,食粗粮以清肠道,促消化。

  中餐:两三个素菜与3两大米饭拌着吃,配上一碗清汤(不加盐)。“大米中,可以加入一些黑米、绿豆和小米,另外保证每周吃3次鱼、3次肉。”

  晚餐:吃些葡萄干、蓝莓干、各类坚果,冲泡一杯中老年羊奶粉。

  “这些食谱,可以避免三高。”李怀珍解释着。

谈及未来,李怀珍唯一的目标就是90岁上楼不扶把”,让时光延续。

 

合肥晚报 自律